2012年11月20日 星期二

豐裕的物質生活就是最美好的生活


6A潘潔瑩

什麼是人生中最有意義的事?有人認為豐裕的物質生活等同於最美好,最使人艷羨的生活,而最美好的生活可以視為一個人擁有良好的精神狀態及可享受美好的物質。然而,人的慾望無限,只有在豐裕的物質層面上獲得的快樂其實是不足夠的。美好的生活還需要精神上的配合。

古時候,歷代有不少皇帝都坐擁天下,物質豐裕的程度是一般老百姓完全不能體會的事。紂王他驕奢淫逸,縱容宦官,弄得商朝的老百姓時刻生活於水深火熱之中。雖然他每日過著窮奢極侈的生活,然而,他沒有良好的精神狀態執掌政事,因而受到老百姓的唾棄,更「臭名」留千古,受世人的批評。這樣看來,物質的豐裕只會使人疏於正業,影響十分深遠。

相反,我們看古代詩人多是懷才不遇,被貶官,流放外地,可是他們卻泰然自若,寄情山水,創作名留萬世的作品。陶淵明縱然擁有才華,可是卻選擇隱歸,過著樸素的生活,更寫了繪炙人口的田園詩,告訴人們人生並不需要追求榮華富貴亦可以悠然自得,生活淡泊悠閒。由此,我們可以知道,最美好的生活並不一定來自物質,有時候,從四周旖旎的光景亦可以滿足心靈上的快樂。

魯迅說,「一要溫飽,二要生活,三要發展。」可見,豐裕的物質在生命的過程中佔的位置並不是異常重要。當然,一談到物質,我們會即時想到金錢。當人們因為交不起學費而輟學,因為沒有錢看醫生而坐以待斃,因為沒有錢購食物果腹而處於飢餓的狀態時,金錢就成為了生命最不可缺少,最珍貴的物質了,這是基本的必需品。可是,當人們由窮困繼而脫貧致富,到了富可敵國的地步時,一般人不會體會到的困苦亦會日夜伴隨著他:富人會終日惶恐,害怕自己家產被他人奪去,富人又會費盡心思,盤算如何從股票及房產中獲得更多財富,富人更會費剎思量去想,自己死後的家業,財產如何公平的分配。所以,人們羨慕富人的名氣地位,恨不得自己在一夜成為百萬富翁的思想是不全面的,因為是他們未有確切了解身為富人的難處。

現實中,我們社會充滿著希望幸運地會成為下一個百萬富翁的人,而他們多數參與不同形式的賭博、六合彩、賽馬、股票投資。人們希望以「刀仔鋸大樹」的策略從各種投資中獲勝。然而,聰明的你,卻知道,這是一種過分追求豐裕的物質的一種不健康生活方式。他們的精神萎靡不振,有些人就似行屍走肉一樣,每日都在虛渡生命的點滴。難道這是最美好的生活嗎?

相反地,在社會中,貧窮人口亦不少,這些人並不會刻意追求豐裕的物質生活,因為他們自知力有不逮,不會作多餘的奢求。佛家說:「知足常樂。」人們在生命中最重要為「自知」。當你明白了在豐裕的物質外,還有很多有意義的事物值得追求時,你便不會認定缺乏物質的生活一定是不值得高興及欣賞的。你知道嗎?有些人雖然沒有雄厚的家財,但他們會願意助養非洲的孤兒;捐錢給非牟利機構在落後地區或山區建學校;每逢有過多的食物送贈給食物銀行,使到社會上的貧困一群得到幫助;又會參加義工團四處探訪獨居長者,帶給老人家一點溫暖……這是樂善好施的行為所帶來的回報,我可以肯定是豐裕的物質生活不能帶給你的樂趣。這就是精神上的滿足,而人們自知自己的追求是甚麼,生命便會有價值,變得有意義。

總結,我認為豐裕的物質生活並不表示最美好的生命。人們應從多角度看世界,這樣便可以領略到何為最美好的生活了。
 
 
6A陳煒榮

「善用金錢則成為它的主人,亂用金錢反成為它的奴隸。」豐裕的物質生活固之然是好,但是否最美好的生活呢?不,最美好的生活應包括物質生活與精神生活。

首先,就個人層面而言,豐裕的物質生活是否美好呢?我認為不一定,人長期沉醉於豐裕的物質生活,很容易建立一個錯誤的價值觀。「港孩」便是最好的例子,「港孩」的爸媽為了滿足他,都會給予他所期望的。「港孩」便會凡事以金錢為先,這樣像奴隸似的生活還會美好嗎?我認為不。再說,豐裕的物質生活會帶來一定的憂慮,李嘉誠便是一個好例子,他這年紀,本應退休,活在無憂無慮的生活,但因他不想失去這一切以及想得到更豐裕的物質生活,以致他老人家每天也要顧慮樓市、股市,甚至乎是綁架……難道活在憂慮之中便是最美好的生活?

其次,就家庭層面而言,最美好的生活必定是家庭和諧,但豐裕的物質生活卻難以達成。澳門的賭王何鴻燊便是一個好例子,他的家庭絕對有豐裕的物質生活,但他的老婆們卻在打官司,你爭我奪他的家產,家庭一點也不和諧。「虛偽的朋友比公開的敵人更可怕。」每天活在爾虞我詐之中會是最美好的生活嗎?

再者,就社會層面而言,中國一直推行「發展便是硬道理」,雖然部份已經富起來,但他們的生活,我卻不認為美好。由「我爸是李剛」那件事可以看出他們窮得只淨下金錢,半點精神上的生活也沒有。他們會見死不救,由「佛山小月月」一事可以看出,成為那十六個人的一份子,生活會美好嗎?顯而易見,除非你希望窮得只淨下金錢。

最後,最美好的生活當然要有足夠的物質去支持,但只有物質的生活,真的會美好嗎?


6A黃樂儀

試想一下,當你看到「最美好的生活」這個標題,你會聯想起甚麼,相信大部分人都會毫不猶豫地說:「豐裕的物質。」人不能離開金錢,擁有大量的金錢可以滿足自己的慾望,可以隨心所欲做自己喜歡的事,例如環遊世界,瘋狂買名牌手袋等,一切的慾望看似建基於金錢,只要滿足了自己的物質層面便能成就最美好的生活。

就以香港為例,如果你在街上詢問:「你最羨慕的人是誰。」一定有很多人,包括我都會答:「李嘉誠。」我們都羨慕他可以成為香港首富,品嘗到各國美食,生活無憂無慮,在社會上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在香港人眼中他擁有著最美好的生活,大部分人都以他為目標,為享受「李嘉誠式的生活」,每日都投身於工作中,廢寢忘餐地為賺錢而工作,犧牲自己的休息時間,捨棄做一些令人生有意義的事,滿腦子都是「錢,錢,錢!」驟眼一看,「錢」是一生中最重要的事,「錢」、「豐裕物質」與「美好生活」劃上等號。但仔細看一下,當我們擁有豐裕的物質時,自認為自己的生活是最美好的時候,為何內心仍然覺得生活空虛,甚至認為喪失了人生目標呢?

「錢是萬能」已成為社會的主流,有錢可以填補我們的物質。不過根據一個調查報告指出,香港人的精神滿足遠低於一些偏遠、貧窮的國家的國民。例如在一些中東的回教國家,大多數市民都生活在貧窮線下,但他們每日都可以很開心,精神飽滿地上班。或許你會最為甚麼生活那麼艱苦,仍可以開心生活?對呀,他們仍要為一日三餐奔波勞碌,仍要為自己、家人努力賺錢換取豐裕的物質。不過與我們不同的是,他們相信真主能保佑他們,能賜予他們幸運,就算生活困迫,他們相信真主能帶領他們走出困境。真主已經成為這些回教徒的心靈支柱,滿足他們的精神慾望,甚至勝過擁有豐裕的物質生活。靠著這種信仰,靠著依賴真主,盡情地享受每一日,享受工作帶來的快感,內心的滿足及開心都不是物質所給予的,他們認為堅信著真主便擁世界上最美好的事,便享受著最美好的生活,生活得更開心,更充實。

我們在電視上經常見到某某家族爭產案,因錢而令到家庭破裂,家人的感情因而疏離,值得嗎?相比起一個貧窮的家庭來說,或許他們每日都活在有一頓,沒一頓的日子下,不過他們仍能以笑,開朗樂觀的心去面對。因為他們有一個完整幸福的家,子女有一對關心、愛護他們的父母,父母有一對孝順、勤奮的子女。一家人一起努力改變生活,相處融洽和諧,這都是普遍豪門所缺乏的。雖則有別人更豐裕的物質,但面對家庭四分五裂,這一切的物質就猶如垃圾一般,自己的內心亦充滿寂寞空虛。失去了家人的愛,失去了一個完整的家庭,就算擁有再多的物質亦無補於事,這還是一個最美好的生活嗎?

我們在追求物質所帶來的滿足時,在追求美好的物質生活時,有沒有想過整天為滿足物質慾望而工作,自己又是否真真正正地快樂過呢?最美好的生活不單止擁有豐裕的物質,更重要是個人精神上得到滿足。我們不要再為名牌手袋、名車等等而忽略其他更有意義的事,忽略了家庭的感情。「物質」,只是生活中的最基本要求,而精神的滿足則是構造最美好生活的最重要的元素。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