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1月20日 星期二

據理力爭,堅守立場;彼此包容,求同存異


潘琪慧 (6A)

世界是由多個國家組成,國家是由社會所建構,社會內由家堆砌出來,而家則由人作單位。在繁複的結構下,人與人之間必有磨擦,有人會為自己的意見據理力爭,堅守立場;有人會彼此包容,求同存異。

然而,要社會長治久安,世界和平,我認為彼此包容求同存異的態度,方為理想。相反,人們互執己見,社會必會動蕩不安。

首先,從個人方面看,彼此包容、求同存異可以讓人成功。反之,堅守己見就只會一成不變、沒有進步。以我國萬世師表孔子為例,他修訂編纂,合他人之論說,結合成《六經》,才得以宣揚禮樂制度,宏揚中國文化。又以諾貝爾物理學得主盧瑟福為例,他曾說:「科學家並非單靠一人之見,而是集多位科學家的研究所得。」可見單靠個人力量,不足以成功,合百家之長,才可以造福人群。換個角度看,如果堅持據理力爭,堅守立場,只會換來別人的奚落。正如民國初年,袁世凱堅持放棄共和,復行帝制,不聽民意,結果換來「護國之役」,被自己部下推翻。由是,堅守立場只會換來不討好,反之彼此包容、求同存異才是致勝之道。

其次,從社會角度看,彼此包容、求同存異才能進步,吸取經驗。反之,社會則會不安,也只會停滯不前。以派發六千元為例,曾司長原計劃注資六千元到強積金,後他吸取議員及市民意見,改發六千元,這才讓怨氣平息。可見他彼此包容、求同存異,才可以有進步。又以香港為例,《基本法》賦予香港人有集會、言論及出版自由,單在香港已有五間免費報紙,而香港人亦可為施政的不滿上街示威,如七一大遊行,每年平均有十萬人上街。香港正是一個很好的例子,證明社會之間要懂得彼此包容各政見,才可制定一個利民政策,社會便有進步。反之,若社會人士各執一詞、互不溝通,堅持己見,社會就變得沒有秩序。例如外傭居港權、皇后碼頭清拆、高鐵事件、二十三條立法等,都是社會據理力爭、堅持己見而遺下的爛攤子。因此,只有彼此包容、求同存異才可以令社會進步,人民安康。

最後,從國家的角度看,國與國之間若能互相幫助,求同存異,便可達致和平建交。反之,若彼此互相競爭,只看利益,各持己見,世界就難以和平共存。在世界上,有不同的跨國組織,例如聯合國、世貿組織等,又如樂施會、宣明會,足見世界沒有界域,彼此支持、共融。又如四川地震,世界各國都放下既有的政見,紛紛伸出援手,這才是令國與國各平的王道。

反之,若國家執政者堅守己見,只會爆發更多更大的衝突。例如國共內戰時期,蔣介石嚴令「先安內,後攘外」,國民黨只顧追擊共產黨,而白白拱手讓出東北三省給日本,使中國處於劣勢,這正因他偏執己見而犯的錯。

又如中、日雙方一直為釣魚台主權而發生衝突,漁船被扣起、或抵制日貨等現象,這些都因雙方的堅持而種下的惡果。

在中東的地區,穆巴拉克、卡扎菲等,執政之長且沒有民主,最終令國家爆發推翻政權之戰爭。難道這些都是我們想看見的嗎?難道此刻仍要堅持、不接納他見嗎?只有彼此包容、求同存異,國與國才能夠和平進步,人民才可安定。

有人認為堅持己見,據理力爭,才可以令國家進步。然而一支竹簽容易折彎,但當集數支竹簽一起,便難以被折斷。社會國家一樣,也要合不同的人,一起努力,求同存異,才能興盛富強。

綜上所述,不論在個人、社會,或是國家世界,也要懂得求同存異、彼此包容,才會進步。反之,大家堅守己見,據理力爭,則不可富強。


麥曉婷 (6A)

面對各種意見,有人習慣據理力爭,爭得面紅耳赤卻未有結論。惟本人認為應採取中庸之道,綜合各持分者意見,求同存異。

首先,於家庭方面而言,彼此包容無疑比堅守立場來得重要。家庭以和諧為本,若人人堅守立場,不論大小事均不退讓,最後只會終日雞犬不寧。

中國古代家庭早已宣揚家和為貴,以包容為本。如著名詩人蘇軾幼時常與兄弟蘇轍爭執各詩詞的含義,各執其詞的立場令兩兄弟關係疏離,漸漸變得不再交流。父親蘇洵有見及此,把兩兄弟聚於一起,重新組合二人的思維,發現兩者意見並沒有衝突,只是兩兄弟不懂接納彼此意見,一直鑽自己的牛角尖。

由此可見,凡事都只據理力爭,只會令彼此交流變少,而且有時意見並非只有「對」與「錯」,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因此包容、接納意見則可集思廣益,令意見更全面、更完善。

再談社會方面,社會推行各種政策,最終目的無非是令各階層市民都能受到社會保障,及享受到各種社會福利。因此,政府推行政策決不能不意孤行,只懂堅守自我立場,而是需搜集社會上不同人士的意見,求同存異。

早前香港政府執意興建高鐵一事正是一反例。政策剛推出,馬上民怨四起。何解?無他!只因政府漠視民意,執意要遷拆菜園村;執意要動用一大筆公帑卻只有小部分市民受惠;執意要翩動三個地區的六成地基卻不賠償!此事件轟動全城,菜園村居民絕食示威;基層市民遊行抗議;三個地區的居民告上法院。整個香港社會雞飛狗走,就只因政府一直漠視民意,一意孤行。這正是只懂堅守立場,卻不懂接納的後果。若政府早就接納民意,一切問題不就迎刃而解了嗎?

反觀星加坡政府,凡事以民為本,醫療保障、住房保障、教育保障無不做得妥妥當當。正因星加坡政府聽取民意,了解到自身社會有何不足之處,才能向其方面發展,亦令社會各階層減輕矛盾,建立到真正和諧的社會。

由此可見,於社會方面而言,要令社會和諧,應彼此包容及接納,了解各階層的需求及意見,集思廣益才能令政策圓滿,令社會和諧。

最後在政治方面。中國「大躍進」後,黨內發生一場鬥爭風波,就只因彭德懷於廬山會議上給毛澤東寫信,希望中國政府能反思大躍進的失敗經驗,從中汲取教訓。然而,毛澤東堅守自我立場,執意認為自己推行大躍進全沒有過錯,更當眾批判彭德懷是右派,調離其工作崗位。因此,中國並沒有從失敗領悟到教訓,從而演變到後來的文化大革命,傷亡無數……

倘若毛澤東當時能退一步,參考彭先生的意見,發現到無科技、無知識是難以建立和諧社會,文化大革命也許便不會出現了。由此事可見,政治方針決不能由一人獨裁,乃須集合群眾力量,彼此接納,才能建立出一套長遠而奏效的政治方針。

俗語有云:「退一步海闊天空。」既然本意是為了事情發展有所得益,那只要是好意見就可接納了,又何需介意是你的意見,還是我的意見呢?再者,一人難獨完,集思廣益才是完善呢!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