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1月20日 星期二

日本大地震的反思


鄧懿婷 (6A)

日本爆發世紀大地震,引發起突如其來的海嘯,無情的天災奪去了無數寶貴的性命、摧殘了無數的家園及多年來辛苦建成的公共建設、農田等,一切都在一息間變成了廢墟。更不幸的是這次災難更帶來了核電廠爆發的危機。這幾天打開電視機,新聞都是報導著日本的災情及核危機的最新消息,當中畫面叫人心酸不已。但當你細心觀看,你會察覺多幕感動的場面及值得學習的地方,使我從中有所領悟及反省。

一個民族的文明質素,我相信不只是我,所有人都認同日本有著優雅、守法、有序、互助的表現,給全世界提供了一個非常值得學習的典範。當災難發生後,全國電力供應受損,交通癱瘓,但人民表現鎮定,仍然維持著良好秩序,真令人敬佩。他們不會爭先恐後、發生搶掠事件等。反而有食店提供免費飯、電器店提供免費手機充電、汽水機供應飲品等,可見整個民族及人民道德水平是相當之高,從中亦引申了一個問題「日本的道德水平比中國高嗎?」中國傳統思想一向注重道德觀念,但若果這次發生天災是中國或香港,我相信一定出現很多混亂、搶購等畫面。可是,在這次災難中日本人民的表現完全體現了孟子四端中的「禮」,他們處變不驚,還以禮相待、謙讓他人,使在危難中的社會更井然有序,這正正反映出中國人在承繼傳統的失敗。

正所謂「患難見真情」,雖然災情仍然水深火熱,但就正在這刻表現人與人之間的守望相助、互助互愛。災難後,各地區立即開設多個收容所,接收失去家園、無家可歸的人民。搜救人員亦盡心盡力地在瓦礫中奮力救人,希望挽救更多的生命。除了人有愛,在這次災難中更可體現動物之間的愛。在被海嘯侵襲後的廢墟中,一條狗守護著一條奄奄一息的狗,是多麼的感動人心。另外,有些被拯救了的寵物,項圈都綁著保鮮袋,內裡有著主人聯絡電話的紙條、金錢等,相信是主人走難時被迫遺棄牠們,但這細心的舉動教人看了感動又心酸。從這些表現可見他們體現了儒家思想中的「仁」,不單是愛親人,更愛及國人、動物等,對天下萬物都有著愛的表現。他們都流露著惻隱之心,因此能發揮互助互愛的精神。他們團結一致,發揮人性美善的表現,相信身為中國人的我們還要多多學習。

在危難中,面對著親人逝世、喪失家園,若我是當中的主角,我一定失控痛哭、不知所措,但日本人民雖表情哀傷,卻沒有悲天嗆地,反而更加積極互相扶持、齊心渡過難關,這也可見他們體現了中國傳統「發乎情,止乎禮」的觀念。他們注重禮貌,因在宣洩情感中,也會節制於禮之中。可見日本人民面對生命的態度令人十分敬佩,更值得眾人讚揚,值得我們學習。

這次災難中,引發了一個極具國際關注的事件——核電廠爆發危機。核電廠一旦爆炸,將會釋放出核輻射,影響著全球的健康。但在一場核災難逼在眉睫之際,有五十名電廠技術人員堅決留守,挽救核電廠。他們捨己為人的精神,與死神搏鬥,實在令人動容。即使我不認識他們,但他們偉大的表現,正正拯救著全球的人類,我實在是十分敬佩及感激他們。他們承擔著艱巨的工作,付上捨生取義的行為,正正體現了儒家思想中的「義」。

「天有不測之風雲」,相信大家在這場災難中都能夠深深體會。人類自稱萬物之王,但其實我們有多強呢?在動物世界裡,我們可能真比其他動物強;在學校裡,我們的成績可能比其他同學強。但試把眼光擴大,我們在大地、海洋,甚至這無邊際的宇宙,究竟我們有多強?答案是很渺小。我們常說生命是把握在自己手中,但當大自然要來索命的時候,人類就只有乖乖地隨它走。巨浪沖走了人類辛苦經營的基業,沖走了耕耘的土地,沖走了家園,沖走了親人,沖走了回憶,沖走了所有的一切一切。當我們自以為自己是主宰者時,其實我們甚麼都抓不住。

人生無常,人類的生命中有著太多的未知,因此我們要為自己的人生做好準備。日本人能如此有秩序地面對災難,正因他們有足夠的地震演習。因此請正在浪費時間的人,不要再浪費了,好好裝備自己,形惜身邊的人和事,活好當下。

另外,核電廠的事件更迫使我們反思現時的能源問題。在全球的科技日益進步,加上能源短缺的情況下,興建核電廠已是大勢所趨。但是為何我們不節省能源,減少用電,從簡樸的生活開始呢?以香港一個小城市為例,用電量可與一個國家比較,可想而知我們是多麼浪費資源。既然天災不能避免,為何我們還要製造更多的危機去傷害我們的地球呢?

天災將會陸續降臨,我們這群渺小的人類能做到甚麼呢?我相信我們應安守本份,不要再依戀名利、物質生活,放下仇恨,不要再製造人禍,挽救地球,人才能生存下去。
 
 
 
黃綺瑩 (4A)

二零一一年三月十一日,日本東北部發生了九級大地震。原本車水馬龍的公路,繁華喧囂的都市頃刻之間消失殆盡。一幅幅滿目瘡痍的景象刺痛著每個日本人的心。禍不單行,地震引發的海嘯,以及福島核危機,使日本再次陷入恐慌之中。然而,日本民眾面對這一次又一次的劫難的態度,震驚了整個世界。

地震後,他們失去了家園,痛失了至親,被迫棲身於臨時收容中心。在惡劣的環境下,他們並沒有半點怨言,忍著苦澀的淚水,把內心的痛悲深深地埋藏。他們深信他們的政府會為他們作出最妥善的安排。然而,作為香港人,我感到慚愧萬分。人們都說香港是個沒有甚麼天災的福地,然而,它卻不是一方樂土。社會內充斥著太多不公,太多怨恨,使香港淹沒於一片片的抗議聲、示威聲中。每當出現問題時,人們只會自私地把銳利的矛頭指向政府,從來不會反思自己,檢討自己,對政府毫無一絲信任。與日本的民眾相比之下,我們是那麼的可笑。

食店煮免費咖哩飯,電器店提供免費手機充電,汽水機免費提供飲品,這一個個沒有任何經濟收益的行為,彷彿與今天這個經濟型社會顯得格格不入。排隊等車,購買足夠自己食用的食物……這一個又一個井然有序的畫面出現於地震之後,簡直讓人難以置信。回想汶川地震時,官員霸佔救災物資,雲南地震災區領取帳篷先繳押金,國內的人因為誤信謠言而爭相搶購食鹽、奶粉。相比之下,這些經過五千多年仁義道德洗禮的炎黃子孫的臉顯得那麼齷齪,這個蘊含著五千多年的光輝歷史的禮義之邦,驟然顯得那麼不值一提。

簡單來說,日本人有的是共同承擔,他們深知團體的重要性,往往會以集體利益為先,一己之欲為次。而中國人有的是自私自利,他們只知道追名逐利,以個人利益為重,妄顧他人生死。

這場突如其來的災難,震斷了橋樑,震碎了房屋,卻震醒了那不屈不撓的民族。作為龍的傳人,我們是否應該反思一下呢?


曾玉珊 (4A)

三月十一日,日本發生「千年一遇」大地震的消息震撼全球。在電視上眼見本來秩序井然的城市,頃刻間變成廢墟,更被無情的海嘯瞬間吞噬,簡直教人戰慄心寒。多麼希望這只不過是一套切切實實的災難片。面對這些畫面,我良久就不出話來,只覺得,值得敬佩的是日本人的冷靜。在危難中,臨危不亂,互助互愛,商店不囤積食物,不炒作;市民不喧嘩;排隊等車、購物等,秩序井然,生活平靜得像沒發生任何事一樣。然而,我們的粵港澳居民,卻誤信謠言,在瘋狂的搶購食鹽,令食鹽的價格瞬間被炒高二十倍!這一股「搶鹽潮」很快地就成為國際間的笑柄。相比之下,日本人面對這來勢洶洶的天災能面不改容,他們的鎮定,他們的自律,真不得不讓人佩服。

而地震後福島核電站的核危機更是全球的焦點,這也難怪,核輻射洩漏影響甚大,不只是日本,對整個地球也有著無形的影響。以一九八六年的切爾諾貝爾核電廠事故為例,輻射塵對整個歐洲、烏克蘭、俄羅斯,以至北美東部都有影響,肇事地點嚴禁其農作物和牲畜出口。只奇怪為甚麼日本一開始要「死撐」,婉拒美國的援手,錯過了撲滅這場災難的黃金時機。至多日後才搶修電路,出動直升機,高壓噴水車企圖為這千度高溫的反應堆降溫。

日本是位於地震帶的國家,民眾對於地震並不陌生,時常有演習,房屋設計亦高度防震。但關於核電廠爆炸,卻似乎未有足夠準備。可能在日本人的心目中,核電發電已經很安全,這麼多年來也沒有出現過一些大問題,以至於疏於防範。若以眼前的利益來看,核能會相對較便宜,但有甚麼意外,其代價卻是天文數字。遠的不說,在我們香港的背後就有大亞灣桃電廠。而環境局還建議未來十年將本港的核電供應比例由三成增至五成。這究竟是福還是禍?福島的核事故便反映著核電根本有科技的缺陷,誰人能擔保大亞灣核電廠會永久安全?

人類自稱萬物之王,究竟我們這個「王」,有多強?或許在動物界裡比其他動物強,或許在學校裡成績比其他同學強。但在大自然甚至浩瀚的宇宙中,我們究竟有多強?當我們誤以為對生命很有把握,但在世事無常下,連下一秒發生甚麼事也不由得我們控制。生命就只在呼吸之間,要是一口氣稍為接不上,上一秒便已經是最後了。我們只能做的只有在下一秒之前做好準備,迎接生命中無數的未知數!
 
 
 
梁佩平 (4A)

真的,災難迫使人們思考生命的價值與意義,民族性與道德觀。

天災、人禍,災難過後不是怨天尤人,而是積極面對與重建,因為悲傷之後還要生活。日本地震、海嘯加上福島核電廠爆炸,日本災難重重,但國民仍能保持冷靜,守法、有序、互助。這民族文明的素質,給全世界提供一個非常值得學習的典範。

日本發生災難,大眾互相幫助。電器店提供免費有手機充電,公共電話也不收費,只要你是婦女、老人,人們就會先給你打電話報「平安」。地震發生當天,東京電車停了,許多人徒步回家,在巴士站排著長長隊伍,沒有人有怨言,安靜地等待著。相反,我們平時要是車子慢了一點來,都會埋怨巴士公司、埋怨別人,從不想想自己應否早點出門。

地震發生,沒有食物。人們上街購買,還是照樣排隊,沒有發生搶掠,商店也沒有趁機抬高物價。相反,香港就因怕日本的貨源沒有了,就馬上四處搶購日本的產品,商戶還趁機發「災難財」,抬高價格。

福島核電爆炸,軸射塵飄移,日本國民還是照常生活,日間外出工作,晚上回家吃飯,他們只是多關注國家安全和生還人數而已。相反,香港人因怕輻射塵飄到這裡,相信網絡上一段毫無科學支持的留言:「鹽含有碘,而碘可以防止吸收輻射」,就去爭先恐後地購買大量的鹽。香港人為何如此無知地相信這段無從稽考的話呢?

日本地震給我們留下的印象是:滿目瘡痍的大地,井然有序有人群。種種的災難使我們知道天災無情,人卻有情。它使我們思考生命的價值、意義何在?在天災面前,人類只是渺小的一群,如果我們再自相踐踏,到最後只會自取滅亡。「人要生存,必須自恃、自制、有序、互助,不要使社會秩序崩壞。」這句話我非常同意。

日本人注重禮貌,天災後家園被毀,與家人失散,在鏡頭面前縱然表情哀傷,但也沒有歇斯底里、失控流涕,這是不想在別人面前失儀。災難發生仍有序地生活,熱心幫助外語人士,禮讓婦女、老人、小孩。這種種的表現就是「禮貌」,為何我們沒有這種禮貌?是沒有被教育到嗎,還是我們天生就是「粗鄙野蠻」的人呢?

災難使我們看到許多,而需要反思的則更多。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